媒体:《伴侣》杂志2022年5月总第516期P50《婚恋诊室》
本期专家:徐文娇,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沙盘游戏咨询师。
小林咨询:我和丈夫结婚两年,婚後一直为他的工作而心烦。
客观地说,他是个好人,善良、孝顺、没坏心眼、老实,对我也很好,婚前我就是看中这些才嫁给他的。
但缺点是他没什麽主见,别人说什麽好,他就觉得什麽好,而且他喜欢打游戏,自控力很差。这可能跟他父母过度宠爱他有关。
现在我们结婚了,得挣钱过日子,可他一点儿都不上进,本来他是学医的,但却没有一点做医生的潜质,不爱求教,也不爱钻研,医师资格一直都没考过。
为了让他安心复习迎考,去年,我就让他停止工作,专心在家学习,养家的事全由我一人负责,他才勉强通过!
好不容易拿到医师资格证,他有机会去一个小医院给专家做助理。但只做了几个月,那个专家就不要他了,觉得他没悟性,不适合干这行。
我也跟他讨论过何去何从,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、能做什麽。
後来,他家人让他考公务员,他也同意了。可他却经常在家沈迷打游戏,不复习。
我对他很失望,一个30多岁的男人,本该立业养家,他却什麽也做不到。
我都不知道这日子要怎麽过下去了,我也30岁了,工作虽然稳定,但每月的收入也只有4000多元。
在广州,这样的薪水根本买不起房子,更不敢生孩子。双方父母也无法给我们太多支持,我也不想太依靠老人。可丈夫太不争气,我该怎麽办?
徐文娇老师解答:“我该怎麽办?”,既可以理解为“我该(拿丈夫)怎麽办?",也可以理解为“我(自己)该怎麽办?"。
若是前者,旨在改变丈夫;若是後者,旨在改变自己。
任何关系,当一方想要改变另一方,结果一定是失败的。
因为人的改变,前提是自己自发地、自主地想成长、想改变。当被要求、被期待去改变时,内心的感觉多是被勉强、被逼迫。
小林的丈夫,一个被宠爱着长大,父母对他付出多、要求少的孩子,他已接纳这样的自己。
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少,他习惯於过安逸的生活,并且认为这样很舒服,所以他何必要改变、难为自己呢?
婚前,双方相对独立,小林有自己的收入,不那麽依赖他,对他也没有太多要求,他也对小林要求少、付出多,所以这个阶段两人的相处很轻松。
婚後小林开始依赖他,并对他有要求,明明知晓他没有当医生的天赋,却逼着他考职称;在屡遭挫败後,仍不放过他,孤注一掷地逼着他去考公务员……
小林越逼他“进取”,越数落他颓废,就越看不到他的努力与优点,丈夫就越觉得压力大、不被理解,就越想逃避、不顺从。
若小林不想关系恶性循环下去,那麽可以思考一下,自己那些强势、逼迫、指责行为,是否可以停下来了?
若小林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,那麽,在实现这样生活的过程中,自己需要做些什麽?
想生活更富足、自己更有安全感,可以先积极行动起来;
想拥有自己的宝宝,可以开始锻炼、调理起来。
把焦点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,看到努力带来的成长,焦虑和失控感自然会减少。
小林的丈夫本质并不坏,身上想必也还有好的、向上的部分,感受到妻子的积极生活态度,再加上少了妻子给他的压力与逼迫,相信他也会产生向好生活靠拢的动力。
徐文娇
·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-高级心理咨询师
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·沙盘游戏咨询师
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
·广东省心理学学会会员
·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
·广东省妇联“维权服务站”心理顾问
END
▎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,已做原创保护,转载时请标明出处,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,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。
I ? 听说吧
听说吧心理机构,16年口碑相传
来访者遍布国内外